自己換 Dell Latitude E7280 的電池

手上這台 Dell Latitude E7280 用到現在也兩年出頭了,差不多是今年初開始,這台機器就常常從電量 90% 瞬間掉到 5%,然後正在開會的我就得要手忙腳亂的把充電器找出來,聽我們 MIS 說,現在的 Dell 電池已經不像以前那麼耐用了,還記得我上一台 7240 的電池是用到滿三年還是頭好壯壯的還給公司,沒想到這一台機器類似的用法下,電池卻只撐了兩年左右的時間。

雖然當初也是買了完美保固,但仔細一查,才發現完美保固不包含電池的部分,Dell 這系列的電池預設是保固一年,若要延長電池的保固則是要加錢購買…

由於我們公司比較多人用的是 7480 系列,據 MIS 說, 7480 電池去光華商場買一顆約 1800 左右,我上了蝦皮和露天查了一下,最低有看到 1500 新台幣的,但一眼喵過去看到「出貨時間較長」的字眼,讓我又聯想到這可能又是代買淘寶貨的賣家而已,想想還是乾脆自己來淘好了。

上淘寶查了一下,對照自己之前的開箱文,發現原來 7480 的電池 (4 cell) 一樣可以用在我的 7280 上,7280 內部的空間本來就預留可以裝上 3 cell 或 4 cell 的空間,只是我原本是 3 cell 的電池,換上這顆 4 cell 的電池之後可能會重一點,想想重量可能不會差太多,不妨就淘個 4 cell 的來裝裝看。


原本的 3 cell 的零件號碼叫 DJ1J0 ,4 cell 電池的號碼則是 F3YGT,我找的這間賣家賣 RMB 188,淘寶上試算出來是新台幣 871.04,當然還得加上支付寶信用卡手續費、海外刷卡費以及運費,但我是趁 28 號淘寶會員日刷的玉山 Pi 卡,當天免信用卡手續費,Pi 卡回饋 2.5% Pi 幣,加上讓一路發集運特貨送回的運費 (含包裝 0.4kg),大概這顆電池花了 930 左右吧,有不定期去淘寶淘東西的話這樣子算是省了一個禮拜的午餐錢了。

其實東西寄來時我有點吃驚,因為算包的很完整的,紙箱內先有海綿上下包覆,再來還有氣泡帶捲了好幾層,最後才是防靜電袋。從電池上的標示可以看得出來這是 60Wh 的電池,我原本的電池則是 42Wh。可惜的是電池本身的賣相不是很好,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電池並非賣給一般人的關係,我這顆電池上有個地方出現一點殘膠,上方的黑色護膜也有點像是沒鋪平整的床單。

接著就是拆機換電池了,其實我買電池之前並沒有先拆開來看,所以正在拆的時候我還一度想說會不會電池根本就沒壞,但是蓋子一打開就真相大白了。

右上圖下方的那個電池就是原本的 3 cell,對比上方的新 4 cell 就可以看出膨脹了一些,也難怪會突然掉電了。

由於新的電池並不提供連接用的排線,所以要把原本連接在 3 cell 電池上的排線拆下來使用
4 cell 的新電池裝下後就會佔滿殼內的電池室,這電池需要鎖三顆螺絲,左邊的沒問題,中間的螺絲是由蓋子上鎖下來的,但是右邊的螺絲並沒有附上,我自己是就索性不鎖了,安裝時這個電池下方其實有個小角度要卡入機殼的某個點上,沒卡進去的話外殼會蓋不起來,如果你也遇到類似狀況時千萬別硬是把 D 蓋給鎖上去

裝好電池鎖上 D 蓋之後,接上我的 Type C Dock – WD15,卻發現無法開機,後來就拿了原廠 65W 變壓器出來就好了,不過我當時並沒有繼續去測試看看 WD15 為啥開不起來,也許只是我的誤會而已,因為後來開機後顯示的容量還有 44%,並不是完全沒電的狀況。

倒是這個 44% 開始用 65W 充電器充了好久才跳到 45%,原因不明,打完收工回家後我關機讓它繼續充,目前看起來是充滿 100% 的電了,看起來一切順利,也省了五天的中餐下來。

換上 4 cell 的 7280 到底有多重呢? 1240g,比原本 3 cell 時的 1165g 多了 75g,比當時對比的 New XPS 13 (9350) 的 1227g 多了 13g,查了一下 XPS 13 (9350) 的電池容量應該是 56Wh,這麼看起來 XPS 13 倒是比 3 cell 電池的 7280 重的有道理,也許下次汰換筆電時就可以來考慮視訊鏡頭往上移的 XPS 13 了。

廣告

Dell Latitude 7390 開箱

早在之前的 New XPS 13 在手時,就一直覺得這麼好的窄邊框設計怎麼不放在 Latitude 系列上,變成 New XPS 13 的優點變成窄邊框螢幕,而 Latitude 則是有完整的外接埠(HDMI, 網路),兩個井水不犯河水,看你喜歡哪一個。

一直到去年的 7380 出現,才讓我眼睛一亮,原本一直明示暗示我們 MIS 伙伴可以買這個,但沒想到那傢伙不知道是怕麻煩還是懶得看,還是買了很多 7480 進來,一直到最近公司的 NB 汰換週期又到了,才有這個機會碰到這台,原本下單的是 7380 ,但運氣不錯的剛好遇到 Dell 改版,所以拿到手的就變成 7390 嘍。

01

IMAG2379

一樣是超簡潔的包裝,反正這種箱子留在公司也是佔地方。

IMAG2380

附贈的還是 65W 的充電器,雖然我喜歡他的大頭,因為和以前的可以相容,但 New XPS 13 可以用比較小巧的 45W 充電器,沒理由沒獨顯的 Latitude 不能用吧?

打開來驗明一下正身,背後的標籤的確是寫著 7390,只是,整台機器和我的 7280 怎麼看起來一樣?

IMAG2383

打開來看就發現不一樣的地方了,窄邊框!!!

IMAG2384

近一點看,感覺上方為了要保留視訊鏡頭,上方那個框的間距並不是很窄,和左右兩邊的差距有點大,感覺不是挺搭,難怪 New XPS 13 要把鏡頭往下方擺,既使被人笑說是照鼻孔。唉,有一好沒兩好。

IMAG2385IMAG2386

左右兩邊的 I/O,其實和 7280 一模一樣

04

上方是我的 7280 (指紋很多傷眼請見諒),下方是 7390

05

左 7280,右 7390

06

左 7280,右 7390,其實可以看得出來這兩台除了螢幕之外,其餘的外觀是完全的一樣,但神奇的是,7390 (7380也是)官方的重量是 1.17kg,而 7280 則是 1.18kg,這和我與幾位同事實地手持的手感一致,就是 7390 的確是輕了一點點。

IMAG2391

最後一張就讓我把傳統邊框的 7280 和窄邊框的 7390 放在一起對照一下,有感覺大一點嗎?從訂價看窄邊框的代價是 100 鎂,我個人覺得是很值得,也推薦給網友參考。

 

Dell Dock – WD15 with 130W Adapter

自從上次失手買到沒有 E-Port Dock 的 Latitude E7280 之後,每天到公司插 2 條線 (一條電源線,另一條傳統 USB Dock 的線),然後還要把筆電螢幕打開按個啟動開關的這種生活令人感到越來越不優雅,想找個 Type-C 帶供電的 Dock 又覺得對不起自己的荷包,於是在某個夜深人靜的夜裡,淘著淘著就不小心淘來了一個 RMB 349 的 WD15 進來,加上刷卡手續費和國外交易費算來一千七出頭而已,比 Dell 米國的訂價省了四張多小朋友。

2017-03-15 16.08.14上圖中可以看出這是個二手貨,哥沒錢就不會學人裝逼,二手的能用就好,右下角有個開關,實測在我的 E7280 上可以正常運作,從此我到公司後不用打開電腦螢幕也可以開機,優雅+1。

 

2017-03-15 16.09.10
背面一如其他 Dock 般接了電源、網路、無線滑鼠、鍵盤和 HDMI 之後,全都正常運作無誤。

2017-03-15 16.09.25
我選的是含 130W 電源供應器的套餐,這自然也是二手的,賣家有特別說明的是,要使用 WD15 這個 Dock 時,在原本使用 45W 或 65W 變壓器的 Dell 機種上(eg. New XPS 13, Latitude E7270, E7470),要搭配 130W 變壓器,若原本使用 90W 含以上的變壓器時 (eg. New XPS 15),要買 180W的套餐,若原本的機種用了超過 130W 的變壓器呢 (eg. Precision 15 7000 或 17 7000)?那很抱歉這個 Dock 無法供電。另外非 Dell 設備最大供電只能到 60W,實測我同事的新版 MBP 13 with touchbar 可以使用。

2017-03-15 16.08.29
連接 Dock 部分的 USB 線材是固定的,不能拔開,個人猜測是怕經常的插拔、不小心拉掉的耗損

2017-03-15 16.08.01最後,我上班時終於只要插一條線就好,優雅再+1。

Dell Latitude 14 E7480開箱

E7480開箱
NVMe SSD

身為一個專業的IT人員
過完年新的設備到了
不開個箱要幹嘛
這次來介紹的是Dell最新出爐的E7480
包裝依舊環保使用再生紙漿製照的防撞包裝(不用保麗龍大大加分啊)

img_5545

內容物非常的簡單,就筆電E7480和它的充電器,沒有過分且不必要的包裝

img_5546

背面越來越簡便了,居然連最實用的E-Dock都被拔掉了@@
而且電池也改為內建了,雖然在整體的外觀上看起來更為簡潔
但電池這種消耗品,經過長時間的使用是必要換的
所以這時候如果不想要求助原廠就要自己拆機換了
後面我們會有拆機讓你了解內部的結構
但值得讚揚的是增加了許多的散熱孔
使筆電不至於使用太久而過熱

img_5547

在重量方面也表現得相當出色,14吋的筆電只有1414g,不到1.5KG
1414g是要說明自己是14吋的筆電嗎>W<

img_5548

充電器就和之前一樣沒有變化,這是件好事情,不會一直出新的規格充電器,可以使用以前的充電器
而且重量只有309g 攜帶相當的無感

img_5549

我們來看看這次側邊的IO
在官網上是寫明如下:
1 Universal Jack
2 USB 3.0 (one with PowerShare)
1 SD 4.0 Memory card reader
1 RJ-45
1 HDMI
1 SIM card slot

為了節省側邊的空間,RJ-45接頭變成伸縮式的,感覺變得有點不結實

img_5550

值得讚許的是HDMI不是Mini的,不需要透過任何轉接頭轉接它

img_5551

而且這系列最令人驚奇的就是它可以躺平180度m(_._)m
我們可以因此看他的身形是如此的薄

img_5553

是時候該開機了

img_5555

擁有背光鍵盤,使你在黑暗中使用它也不怕會按錯鍵
但由於本公司是外商公司,所以配的是英文鍵盤

img_5559

使用的系統當然是windows 10 pro
因為home版不能join domain啊

img_5560

為了使programmer能向愛妻般的疼愛這台筆電,公司配備了最高規格的I7給他們使用不至於lag
16G的Ram也是為了再跑virtual studio不會有太多的延遲

img_5561

來看看硬碟,什麼居然只有228G@@
但是你後面就會知道它的厲害了

img_5562

是NVMe的SSD耶  \(^0^)/
後面會有跑分,可以期待一下

img_5563

再來身為一個專業的IT宅宅,筆電拿來哪有不先來個拆坐墊公道價八萬一的道理
不對應該是拆開他的背蓋看看它可以有哪些擴充性
有兩條DDR4 8G的RAM,還有intel的wifi模組,以及一個M2的SSD插槽已插上了SSD,及一顆內建的電池
可惜的是不能加一顆sata硬碟給它使用

img_5564

NVMe的SSD果然不是蓋的,有著驚人的讀寫速度
是速度不是素肚歐XD

img_5566

 

img_5565

最令人期待的跑分來了
在PassMark跑出了3332.6分
CPU Mark跑出了6166.4分
2D及3D分別跑出672.7及1143.0分
Memory Mark為2726.3分
Disk Mark為8745.3分

img_5567

以筆電來講算是名列前茅的好寶寶了

img_5568

再來就要看看4K的youtube的CPU使用率了

img_5569

播放期間居然都不超過10%果然很有力

img_5570
結論
優點
1.14吋的筆電擁有輕盈的機身
2.快速的NVMe SSD讓你在開機和開程式像坐噴射機一樣快
3.I7 CPU超給力,看4K影片不lag

缺點:
1.無發接方便好用的Dell E-Dock
2.無法再加裝第二顆硬碟
3.電池內建更換麻煩

E-Dock的好處,就是你可以將所有的IO都接在上面,比如USB鍵盤、滑鼠、HDMI、Mini Display port、RJ-45網路線,只要你按個脫離鍵,就可以直接將筆電帶這走,不用離開位置還要拔一堆有的沒的線

DELL XPS13 開箱

今天進到公司後收到了一個包裹

DSC_0197

立刻就打開開包裝,什麼居然是一坨垃圾=口=

DSC_0198

不其實他是DELL的超輕薄長效筆電XPS13

全黑高質感了的黑色外箱,內附小巧可愛的變壓器,雖然這變壓器看起來挺小,但秤起來卻有 242g,比我的 AcBel 萬用筆電變壓器的 226g 要來得遜色一點,所以我決定把他留在辦公室的桌面上就好。

DSC_0203

我們有請全金屬質感的的XPS13登場

DSC_0204

DSC_0205

米國來的,純英文鍵盤,沒有一堆雜七雜八的印刷

超薄邊框^0^

DSC_0210DSC_0207

一開機很快的就進入設定畫面,需要設定國家及鍵盤還有時區,公司規定要用英文介面,所以買英文的也是剛剛好(其實也可以改中文啦,微軟好像沒有規定英文版的License不能用在中文版上)

DSC_0215DSC_0216

連接 WifiDSC_0217DSC_0218DSC_0220DSC_0222

設定使用者DSC_0223

如果沒有Microsoft的帳號,可以直接設定本機帳號登入DSC_0225DSC_0226

依序輸入上面要的資訊就可以準備進入系統了DSC_0228

圈圈居然轉沒兩三下就到開始畫面了

DSC_0229DSC_0230

可以選擇是否要註冊DELLDSC_0231

Windows 10 Pro,當初買也沒加到錢,有 Pro 才能加入公司 Domain 變成 BYOD

DSC_0232

CPU是I5-6200u,這幾年 Intel 的 u 系列 CPU 雖然造就了很多輕薄筆電,但效能大致上沒啥長進DSC_0237

不過 GPU 聽說倒是DSC_0240

DDR3 8G的RAM,平常也算夠用的啦DSC_0239

到了最重要的SSD測速,4K真的很不給力DSC_0241

換個軟體測試4K居然更慘@@DSC_0242

網路上有看到網友提到 XPS 15 可以改成原生的 AHCI 模式來「解開」封印,但似乎也很多人提到說不太穩,所以還是先按兵不動。DSC_0244

CPU內建的GPU,後面我們來看看youtube,測測他的能力DSC_0245

看2K影片CPU使用量就跑到50多%了

DSC_0255

4K影片就到80多%了DSC_0258

最後來看看變壓器的大小,和 7250 的 65W 變壓器比起來小了一些DSC_0265

但是居然比12吋的 Latitude E7240 筆電還小一點點 (左: XPS 13,右: E7240)DSC_0248

最終要的疊疊樂一定要來一下的啦,厚度也完勝 12 吋的 E7240,不過我覺得重點是它的質感比 E7240 好上很多,A 面和 D 面感覺上是一體成形的鋁板,不像 E7240 是分成兩塊組件DSC_0250

屁股對屁股的比較更為明顯

DSC_0251

這台機器是我趁美國 Black Friday 特價時購入的,當時的價格就是 USD 999 ,加上給代運廠商的錢,一台弄到台灣來還不到台幣 35K,非常划算,但我個人對於這台機器還是有幾個不滿意的地方:

  • 鍵盤不那麼好打,比我之前用的 E7240 或前兩代的 XPS 13 要來得遜色,應該是為了輕薄所做出的犧牲
  • 沒 HDMI (或 display port) 真的很不方便,雖然我後來再買了一個 DA200,但常常會忘記帶到會議室去
  • 拿起來沒"感覺"那麼輕,可能是配重關係,拿起來沉沉的,雖然秤重量的確是 1.2x kg ,但拿起來沒那麼輕,而且略有不安全感,很怕會手滑滑出去…

這台機器好的地方是:

  • 很漂亮,外型的質感很好,薄邊框的視覺效果也十分好
  • 輕薄
  • 省電,大致上斷斷續續用一整天是沒啥問題的,由於我的工作多半不會用到重量級的軟體(不開發系統,也沒有裝資料庫什麼的),輕量的連續使用 6 小時以上應該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