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QI Smart 41W i-Charger PD 充電器開箱

* 警告:日前發現用這顆充電器來充我的 Dell 7280 時,如果電池容量在 95% 以下時,CPU 時脈會被鎖在最低速以致於太慢太難操作(看起來是降低時脈換來充電?),等到電池充滿到 95% 以上時會回到正常,想買這顆充電器的請注意這個可能的狀況,這顆充電器還是只適合筆電關機充或看文章時充,所以我後來從美亞買了一顆可輸出 45W 的充電器,請移駕這裡

今天為什麼特別要來寫這一篇看似葉佩雯的開箱呢? 因為自從我之前入手了 New XPS 13 開始,就一直想找個 Type C with PD 的多埠充電器,這樣子不管是在外移動或是出差時,包包裡就可以少一個充電器的重量,然而之前只看過 PowerPort+ 5 USB-C PD 充電器,212g 左右的重量比我主力使用的 Acbel 萬用筆電充電器 229g 沒輕太多,還比我另一顆 Amacrox Uone 的 165g (含線) 還重,加上我一般狀況下也用不到  5 port 來充電,所以就遲遲未入手。一直到前幾天看到這顆東西:

2018-03-22 13.00.02

3 port,131g 的重量,價格也 OK (蝦皮上有不到 1,000 含運的),過了幾天後這東西就到了我桌上了,包裝上寫這東西總輸出可以到是 41W,其中 Type C 的輸出最高 14.5V 2A = 29W,剩下兩個 USB Type A 輸出總和是 5V 2.4A = 12W,看來是剛好堪用。

2018-03-22 13.00.34

內容物很簡單就是一顆白豆腐,連一條線都沒附,幸好我之前就買了條紫米的雙 Type C 充電傳輸線,但這也表示這顆白豆腐就重 131g 了。

上面的標籤寫的是 PQI Japan 株式會社在中國生產的 (PQI 不是台灣公司嗎?),查了一下日本的牌價是 3,980 日圓,所以我買的價格還好。不過這顆充電器的做工有點差強人意,我認為還比小米的 4 Port 充電器質感還差一點,四周斜邊摸起來略為割手,但不到會割傷的程度,那些標註規格的小字看起來也有一點點蓋歪。不過比較重要的安規倒是印了五種,雖然廣告上不像一些他廠一樣寫了什麼幾種保護,xx 晶片之類的,有通過五種安規倒是比較實際些。

單充電器的重量用我的廚房秤量出來是 135g,比規格上的 131g 多了 4g,有可能是這秤不準。加上 Type C 線材後則是 168g,比我之前買的 Amacrox Uone 還多了 3g 讓我有點小失望。但想想這可是能讓我少帶一顆充電器的好物時,就覺得這 3g 還 OK 了。

2018-03-22 13.04.36

配上號稱能走 3A 電流的 150cm 紫米傳輸充電線,和 Macbook 充電器一樣會干涉這種垂直多孔插座的其它插座孔…

2018-03-22_130757

我的 Dell E7280 竟然給我跳出這個訊息,說只有 35W 以上的供電才能保證一定往電池充,這點我還挺納悶,之前插過 QC 2.0 充電器時系統是跳出要 27W 所以不能用,而現在則是說要 35W,不過用了一下之後發現 Windows 右下角仍然顯示充電中,事後我也嘗試完全關機,他也的確充得進去,所以這顆充電器在一般出差或外出時小用還是可以的,但是要長時間在外執行重量級的程式時得要擔心力有未歹了。另外要補充的一點是,差著這顆充電器開機時,E7280 的 Bios 還會再給一個警告訊息,告訴你這個充電器不合 35W 的規,邊用邊充到時候越用電量越低的話你可別怪我沒通知你之類的意思 blah blah…..

2018-03-22 13.06.12

拿同一條 Type C 線來充我的 HTC U11 手機時,會顯示「已連接快速充電器」,雖然規格中這顆是沒有支援 QC 2.0 or 3.0 的,由於我手上也沒有偵測電量的測試器,所以也不清楚這個快速是跑在哪一檔 (這顆支援三種 PD 輸出:5V/3A ,9V/3A ,14.5V/2A) ,看網友有跑在 9V 過,而且沒聽過哪支手機能用 14.5V 這麼大的電壓充,所以只能不負責任推測是跑 9V 在充電。

後來也拿去充看看同事的 Macbook Pro 13 with TB,雖然沒截圖但是 Mac 上是顯示充電中的,大家也都知道 Macbook (12吋那台) 就是吃 29W 的充電器,但 Macbook Pro 13 標配的充電器則是 61W,想來也是只能期望帶著這顆充電器不會遇到要長時間跑程式的狀況了。

現在我正好插著這顆充電器對我開機著的 7280 充電中,目前電池仍有 92% 的電,但系統預估要 1hr 31mins 才能充飽,當然目前 Dell 的 Power Manager 因為判定有接充電器所以系統是跑在 Better Performance 模式下,各位看官可以自己參考一下這顆到底適不適合你入手了。

  • 補充說明一下,剛打完要 1hr 31mins 充飽電這一點,當我發表文章時卻發現 7280 的電池已經充飽了,實際上 Dell Power Manager 判定要 1 小時半的,但實際上 10 分鐘就把那 8% 充完畢了。
  • 剛剛看還有顆 Innergie PowerJoy 30C 的才 96g,但只提供 2 port,也許網友也會有興趣
  • 剛剛加映一顆可以不降頻充 7280 的 Ravpower Type C充電器,請看這裡
廣告

DELL XPS13 開箱

今天進到公司後收到了一個包裹

DSC_0197

立刻就打開開包裝,什麼居然是一坨垃圾=口=

DSC_0198

不其實他是DELL的超輕薄長效筆電XPS13

全黑高質感了的黑色外箱,內附小巧可愛的變壓器,雖然這變壓器看起來挺小,但秤起來卻有 242g,比我的 AcBel 萬用筆電變壓器的 226g 要來得遜色一點,所以我決定把他留在辦公室的桌面上就好。

DSC_0203

我們有請全金屬質感的的XPS13登場

DSC_0204

DSC_0205

米國來的,純英文鍵盤,沒有一堆雜七雜八的印刷

超薄邊框^0^

DSC_0210DSC_0207

一開機很快的就進入設定畫面,需要設定國家及鍵盤還有時區,公司規定要用英文介面,所以買英文的也是剛剛好(其實也可以改中文啦,微軟好像沒有規定英文版的License不能用在中文版上)

DSC_0215DSC_0216

連接 WifiDSC_0217DSC_0218DSC_0220DSC_0222

設定使用者DSC_0223

如果沒有Microsoft的帳號,可以直接設定本機帳號登入DSC_0225DSC_0226

依序輸入上面要的資訊就可以準備進入系統了DSC_0228

圈圈居然轉沒兩三下就到開始畫面了

DSC_0229DSC_0230

可以選擇是否要註冊DELLDSC_0231

Windows 10 Pro,當初買也沒加到錢,有 Pro 才能加入公司 Domain 變成 BYOD

DSC_0232

CPU是I5-6200u,這幾年 Intel 的 u 系列 CPU 雖然造就了很多輕薄筆電,但效能大致上沒啥長進DSC_0237

不過 GPU 聽說倒是DSC_0240

DDR3 8G的RAM,平常也算夠用的啦DSC_0239

到了最重要的SSD測速,4K真的很不給力DSC_0241

換個軟體測試4K居然更慘@@DSC_0242

網路上有看到網友提到 XPS 15 可以改成原生的 AHCI 模式來「解開」封印,但似乎也很多人提到說不太穩,所以還是先按兵不動。DSC_0244

CPU內建的GPU,後面我們來看看youtube,測測他的能力DSC_0245

看2K影片CPU使用量就跑到50多%了

DSC_0255

4K影片就到80多%了DSC_0258

最後來看看變壓器的大小,和 7250 的 65W 變壓器比起來小了一些DSC_0265

但是居然比12吋的 Latitude E7240 筆電還小一點點 (左: XPS 13,右: E7240)DSC_0248

最終要的疊疊樂一定要來一下的啦,厚度也完勝 12 吋的 E7240,不過我覺得重點是它的質感比 E7240 好上很多,A 面和 D 面感覺上是一體成形的鋁板,不像 E7240 是分成兩塊組件DSC_0250

屁股對屁股的比較更為明顯

DSC_0251

這台機器是我趁美國 Black Friday 特價時購入的,當時的價格就是 USD 999 ,加上給代運廠商的錢,一台弄到台灣來還不到台幣 35K,非常划算,但我個人對於這台機器還是有幾個不滿意的地方:

  • 鍵盤不那麼好打,比我之前用的 E7240 或前兩代的 XPS 13 要來得遜色,應該是為了輕薄所做出的犧牲
  • 沒 HDMI (或 display port) 真的很不方便,雖然我後來再買了一個 DA200,但常常會忘記帶到會議室去
  • 拿起來沒"感覺"那麼輕,可能是配重關係,拿起來沉沉的,雖然秤重量的確是 1.2x kg ,但拿起來沒那麼輕,而且略有不安全感,很怕會手滑滑出去…

這台機器好的地方是:

  • 很漂亮,外型的質感很好,薄邊框的視覺效果也十分好
  • 輕薄
  • 省電,大致上斷斷續續用一整天是沒啥問題的,由於我的工作多半不會用到重量級的軟體(不開發系統,也沒有裝資料庫什麼的),輕量的連續使用 6 小時以上應該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