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l Latitude 7400 開箱

是的,今天要來開箱的是 Dell Latitude 系列中的最新款 – 7400 ,其實這台筆電的資訊早在年初的 CES 中就已經揭露,但是他就偏偏取了個 7400 這個名字,身為一直在用 Latitude 系列的使用者,應該早就習慣了將 7440 -> 7450 -> 7470 -> 7480 -> 7490… 這樣子的命名方式稱之為 7400 系列,表示這是 Latitude 的 14 吋 Ultrabook,所以當初一看到 CES 相關報導裡提到 7400 這個名詞時,心裡就自動覺得這就是這個系列的代稱,從來沒想到新的 7400 系列不是叫 8400,也不叫 74100,而是就直接命名為 7400。

整體包裝其實沒什麼變化,一貫的簡潔和… 單調。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和小K同事自己買的 New XPS 13 類似的配置,配置的變壓器是上方的 65W 規格,而不是討喜的 XPS 小型化 45W 變壓器。

其實我不太清楚這次採購到的筆電 A 面是 Carbon 版本的,我記得以往需要 Carbon 的 A 面是需要客製的,但不管是怎麼來的,有這個 Carbon 感覺上也替全黑的 7400 帶來一些新鮮感,希望公司裡的使用者們嫌它醜的數目會因此少一點。

拍一下各個角度,這一代的 7400 已經把網路孔拿掉了,和對手的 T490s 算不約而同嗎?但是慶幸的是充電孔沒有任何改變,那表示我們家那些舊的充電器還能繼續派上用場。

值得注意的另一個改變是,這一代的上蓋掀起後可以稍微把筆電給頂起來一些些,相信這樣子的做法是為了散熱的緣故,有常在關心硬體動態的朋友一定有聽說 Intel CPU 的功耗牆限制,什麼輕薄本買 i7 和 i5 不會差多少,因為反正 i7 全速跑一下就會因過熱而降頻跑云云的言論,不過小魯自己不是專業的測試人員,也只是想開開箱而已,相關的測試還是等專業的報導來說明了。不過儘管是做成這種樣式的轉軸,這台機器還是可以 180 度打開,甚至於實際的開闔角度還比 180 度多一些些,但是已經不能像以往一樣「躺平」,由於這個機構的關係,打開之後是躺不平的。

從這一代 7400 開始,也引進了窄邊框,下圖中的 B 面有點拍壞了,但還是看得出來兩側的邊框變窄了許多。

值得讚揚的是,這一代的螢幕配上了實體的鏡頭開關,大家不用再去貼塊醜醜的貼紙來防鏡頭被駭了。

接著重點來了,我們拿了同事的上一代 7490 來比對一下,比較之下窄邊框還是挺有感的,而且可以明顯感覺到 7400 比 7490 小了那麼一點點。不過原本在 7490 上的「小藍點」和搭配的仿滑鼠左右中鍵就消失了,想要在 7400 上找到一點小黑手感的人可能要失望了。

稍微比較一下厚度,發現 7400 的上蓋厚了一些,但是整體厚度沒有太明顯的差異。。

把 7400 和 7490 疊起來看一下,這樣子比較起來真的是小蠻多的。

同事說新的 7400 散熱孔大了一些,所以來個翻面的比較,左邊是 7490,右邊是 7400,目測下的散熱孔的確是大了些。

我們都很好奇,7400 小了那麼多,該不會和 7390 差不多了? (7390 和 7290 尺寸一樣),所以再來一個 7390, 7400 及 7490 的疊疊樂,結果就如下圖了。

最後就量一下重量,1363.6g,和官方宣稱的 1.36kg 很吻合,拿起來也的確是有感變輕了(也許尺寸變小也有些感受上的幫助),看來雖然這些年 Intel 的 CPU 沒啥重大突破,但 Dell 還是有在想辦法擠出一些改變,今年的 7400 算是件有誠意的作品了。

廣告

飛馬牌600N咖啡磨豆機 開箱

自動磨豆機

由於小弟是個每天都要補充咖啡的人

有鑑於每天手搖磨豆實在是耗時又費力

所以就決定敗了一台自動咖啡磨豆機 – 飛馬牌600N

這是我當初買的手搖磨豆器

 

從momo購物買來的600N

IMG_6337

有保麗龍保護

避免碰撞

組裝後的樣子

IMG_6342

有8段粗細可調

IMG_6373

1是給義式espresso機用的

4是給手沖使用

8是給摩卡壺使用

都有各半段快要微調

下面圖是我用4手沖用的細度

IMG_6374

Dell Latitude 14 E7480開箱

E7480開箱
NVMe SSD

身為一個專業的IT人員
過完年新的設備到了
不開個箱要幹嘛
這次來介紹的是Dell最新出爐的E7480
包裝依舊環保使用再生紙漿製照的防撞包裝(不用保麗龍大大加分啊)

img_5545

內容物非常的簡單,就筆電E7480和它的充電器,沒有過分且不必要的包裝

img_5546

背面越來越簡便了,居然連最實用的E-Dock都被拔掉了@@
而且電池也改為內建了,雖然在整體的外觀上看起來更為簡潔
但電池這種消耗品,經過長時間的使用是必要換的
所以這時候如果不想要求助原廠就要自己拆機換了
後面我們會有拆機讓你了解內部的結構
但值得讚揚的是增加了許多的散熱孔
使筆電不至於使用太久而過熱

img_5547

在重量方面也表現得相當出色,14吋的筆電只有1414g,不到1.5KG
1414g是要說明自己是14吋的筆電嗎>W<

img_5548

充電器就和之前一樣沒有變化,這是件好事情,不會一直出新的規格充電器,可以使用以前的充電器
而且重量只有309g 攜帶相當的無感

img_5549

我們來看看這次側邊的IO
在官網上是寫明如下:
1 Universal Jack
2 USB 3.0 (one with PowerShare)
1 SD 4.0 Memory card reader
1 RJ-45
1 HDMI
1 SIM card slot

為了節省側邊的空間,RJ-45接頭變成伸縮式的,感覺變得有點不結實

img_5550

值得讚許的是HDMI不是Mini的,不需要透過任何轉接頭轉接它

img_5551

而且這系列最令人驚奇的就是它可以躺平180度m(_._)m
我們可以因此看他的身形是如此的薄

img_5553

是時候該開機了

img_5555

擁有背光鍵盤,使你在黑暗中使用它也不怕會按錯鍵
但由於本公司是外商公司,所以配的是英文鍵盤

img_5559

使用的系統當然是windows 10 pro
因為home版不能join domain啊

img_5560

為了使programmer能向愛妻般的疼愛這台筆電,公司配備了最高規格的I7給他們使用不至於lag
16G的Ram也是為了再跑virtual studio不會有太多的延遲

img_5561

來看看硬碟,什麼居然只有228G@@
但是你後面就會知道它的厲害了

img_5562

是NVMe的SSD耶  \(^0^)/
後面會有跑分,可以期待一下

img_5563

再來身為一個專業的IT宅宅,筆電拿來哪有不先來個拆坐墊公道價八萬一的道理
不對應該是拆開他的背蓋看看它可以有哪些擴充性
有兩條DDR4 8G的RAM,還有intel的wifi模組,以及一個M2的SSD插槽已插上了SSD,及一顆內建的電池
可惜的是不能加一顆sata硬碟給它使用

img_5564

NVMe的SSD果然不是蓋的,有著驚人的讀寫速度
是速度不是素肚歐XD

img_5566

 

img_5565

最令人期待的跑分來了
在PassMark跑出了3332.6分
CPU Mark跑出了6166.4分
2D及3D分別跑出672.7及1143.0分
Memory Mark為2726.3分
Disk Mark為8745.3分

img_5567

以筆電來講算是名列前茅的好寶寶了

img_5568

再來就要看看4K的youtube的CPU使用率了

img_5569

播放期間居然都不超過10%果然很有力

img_5570
結論
優點
1.14吋的筆電擁有輕盈的機身
2.快速的NVMe SSD讓你在開機和開程式像坐噴射機一樣快
3.I7 CPU超給力,看4K影片不lag

缺點:
1.無發接方便好用的Dell E-Dock
2.無法再加裝第二顆硬碟
3.電池內建更換麻煩

E-Dock的好處,就是你可以將所有的IO都接在上面,比如USB鍵盤、滑鼠、HDMI、Mini Display port、RJ-45網路線,只要你按個脫離鍵,就可以直接將筆電帶這走,不用離開位置還要拔一堆有的沒的線

Dell Latitude 12 E7280 開箱

正所謂新年新氣象,我們  IT 練肖喂這次也要來個最受大家歡迎的開箱文,而且是延續我們固有傳統的 Dell Latitude 12 系列的最新作品 – E7280,2017 年 CES 時低調發表(低調到只說是 7000 系列的 refresh),一月製造,然後就在今天 2/3 時到了我的手上。

這次先到手的這台 7280 是我個人的裝備,由於本公司每三年會給員工一筆預算去更新筆電(預算內任選),之前我一時發昏去美國網購了一台沒發票無法報帳的 New XPS 13,所以這筆預算算閒置了一陣子,在這一年多使用 New XPS 13 的日子裡,我一直懷念的反而是以前還在用 E7240,或更早時候拿小黑-X220 + Dock 時代那種「喀」一聲和 Dock 結合的優雅感,儘管我也是入手了 Dell 的 USB Dock,但是兩個動作 – 插電源線+插USB線,就是比「喀」一聲的感覺差了許多,以下是兩者間使用上的差異。

 上 Dock  下 Dock
 New XPS 13 + USB Dock  腰要稍微彎下去看電源線與USB線有沒有對準 拔掉線之後,New XPS 13 是貼在桌面上的,與桌面空隙不高,要用兩隻手舉起來一下才放心帶去會議室
 E7240 + Dell E-Port Dock  正常放E7240到桌上的姿勢,兩手稍為對準一下,「喀」一聲完成  按下脫離鈕,E7240會稍微跳起來,單手拿起帶走

所以我就經常的在注意 7000 系列這個 12 吋的最新狀況,由於前一陣子上市的 Inspiron 7000 系列就導入了窄邊框,我本來是猜想這次也該輪到 Latitude 系列了,但發表之後發現窄邊框並沒有導入,但是卻意外的把機器重量降到了讓我驚喜的 1.18 KG起跳,於是在過年前趁著公司採購新 NB 的機會(請期待日後的 E7480 開箱),問了下我們的新業務關於 E-Port Dock 的支援狀況,業務很肯定的表示 Latitude 系列都是支援 Docking 的,所以我就二話不說把我的預算投了下去。

7280-01外盒看起來一如往常,沒啥特別的,尺寸和以往也差不多,這一整盒的毛重是 2.97KG,這時我有點擔心我這個「規格」不是那個起跳重量 (Dell 官網上沒寫,業務感覺也說不上來)

7280-02這裡是我的硬體配置,我想說既沒有觸控螢幕,也沒有 SmartCard 讀卡機和鍵盤背光,3 cell 電池,想來這應該是最輕配置了吧 (題外話,我記得過年前這次台灣的網站還可以選的,但就是選不到 SmartCard 的配置,但美國網站可以,根據之前買 E7470 的經驗,估計可能是只有英文版鍵盤的才能選 SmartCard 和鍵盤背光)

7280-03剛拿出來的樣子,Dell 商用系列的 NB 包裝似乎都是這麼素,這麼環保

7280-04和 E7250, E7270 前兩代一樣的黑,稍微帶著一咪咪軟質塑膠質感,摩擦力比 New XPS 13 的銀色金屬外殼來得高些,所以會比較好抓,這種漆面乍看之下是挺防指紋的,但實際上則不然,只要你手稍微出油去沾到的話,那個指紋反而會明顯的不得了,而且還不好清理。

7280-05接著翻到背面… 靠杯… 我的 E-Port Dock 介面呢?不知道是我問得不夠清楚還是這位新業務不夠專業,當初下單前我還刻意調了以前 E7270 的訂單來看,上面也的確沒特別標註 E-Port,所以我也沒去懷疑業務的說法… 結果就是我魂縈夢牽的 E-Port Dock 就這麼沒了,而且從這個 D 面來看,走的是和許多 Ultrabook 一樣的路線 – 把電池也內建了,是為了達到平整 D 面的美感嗎?!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與 New XPS 13 比起來,E7280 的散熱開孔較多,而且洞比較大,實際上短暫的使用經驗上,他也不像 New XPS 13 (我的是 2015 年版的 9350) 的 D 面來得溫手,但是這是指放在腿上的狀況,一般來說我都是接 Dock 平放在桌上,與桌面的空間差距不高,像我現在就一直聽到風扇轉的聲音。

7280-06內附的變壓器一樣是 65W ,和以往一樣的帶針大頭,這種款式這兩三年都沒改過的樣子,我只是好奇 E7280 的 CPU 和 XPS 13 系列一致,但卻不使用 XPS 13 系列的 45W ,較小的變壓器,會讓我覺得機器本身的瘦身意義小了一點,不過隨身帶著的變壓器我向來是自己另外買的,這顆大的就放辦公室就好了。E7280 用舊款的大頭對我還是有好處的,因為我們所有的會議室裡都有放一個這種大頭的變壓器,所以在辦公室裡移動或開會時不用怕忘記帶變壓器。

7280-07機器右側的 I/O,耳機/麥克風合一已經是標準了,讀卡機換成 Micro SD 插槽對我來說稍微快了些,我那台不能連網的相機還在用的是標準的 SD 卡,網路孔改為這種拉開式的我認為真是正確的決定,畢竟連我這種 IT 人會用到實體網路線的機會都已經太少了,犧牲一點這種不常用 I/O 的便利性來瘦身真是明智的抉擇,不過我這台機器的網路孔似乎有點公差問題,換了三四條網路線,只有最後一條有喀一聲出來的才能順順的用,其他的都要給他推一下才能接觸到,也許過一陣子要靠 Dell 特有的完美保固來叫修了。另外要提醒一下粗魯的朋友,這種網路孔感覺上拉壞的可能性會高些,平常拔線時可能要細心一點比較好。

7280-08

這是機器左側的 I/O,Displayport over USB Type-C,雖然可選配讓這個 Port 支援 Thunderbolt 3,但 Dell 的網站上會一直顯示某個錯誤,但若 CPU 選的是 i7 的則預設就是 USB Type C with Thunderbolt 3,為什麼會這樣子我就沒去研究了,我想我也不需要 Thunderbolt 3 來外接顯卡,加上下面維持傳統的標準的 HDMI Port,以往帶著 New XPS 13 去開會要投影時總是會忘記帶 Type-C 轉 HDMI 接頭的窘境 bye-bye 吧。

7280-09比 New XPS 13 鍵程高的鍵盤,有 PageUp/PageDown 按鍵,沒背光雖然少了些爽度,但背光對我來說實在沒實用度。沒有窄邊框的 12.5 螢幕,但有正常位置的視訊鏡頭,不用像 New XPS 13 一樣拿鼻孔和人開會,我盡力說服自己這些優點能彌補我失去 E-Dock 的缺憾。

7280-10重點來了喔,1165 公克,量出來比規格上的 1.18Kg 還輕些說,應該是秤不是很精確的關係吧?也許是鄉民傳說中硬碟還沒有灌軟體的緣故…

7280-11不信邪,New XPS 13 拿出來量一下,結果是 1227 公克,New XPS 13 (9350) 非觸控版本的規格重量寫的是 1.223 Kg,所以秤沒壞耶,E7280 真的是比 New XPS 13 來的輕,實際上拿起來的感覺其實也是 E7280 要輕些,其實這一年多來我一直覺得 New XPS 13 的持握感是很緊實的,感受上會沉一些,加上表面比較光滑,單手手持下會比較有不安心的感覺,E7280 這一點就幹的比較好,整體的配重、表面、實際重量的加持下,我自己認為他的單手手持安心感要來得比 New XPS 13 好,不過比不上 1.3Kg 的 Thinkpad T460s 的單手手持感 (抱歉,又讓我想起 E-Port Dock 了,T460s 都可以支持 Docking 了為什麼 E7280 要拿掉~~~)

7280-12老大哥 E7240 也來露個臉,1337 公克,這時候的 E7240 還是銀色外觀,優點是不沾指紋,但 A 面上方(以圖片的角度應稱之為下方)那一橫條估計是天線位置的設計比較不美觀。

這個slideshow需要JavaScript。

這裡和 New XPS 13 做個粗糙的疊疊樂,銀色的是 New XPS 13,黑色的是 E7280,第一張照片拍得不是很好,E7280 的寬度(左右為寬)和 New XPS 13 是相當的,但深度(上下為深)則高了些,整體來看也比較方正,不像 New XPS 13 在側面上有刻意做了類 Macbook Air 的楔型造型,方正造型雖然在美觀上輸了一些,但換來我認為比較實用的握持感,畢竟我只是個宅宅工程師,既不需要外出見客戶談事情賣東西,也不習慣去星巴克裝文青,NB 好不好看的實用性並不太高。

某個晚上偶然發現 E7280 搖起來會有異音,心裡不太爽所以就拆個背蓋來看看:

e7280-15E7280 的背蓋很有趣,螺絲旋開之後並不能拿起來,因為螺絲尾的直徑設計的稍大些,既使背蓋倒著放螺絲也不會掉出來,另外這個背蓋在所有螺絲都轉開後,還有卡吮咬著,拆著時候得小心把這些卡吮掰壞了。

e7280-161. RAM 只有一個槽可以用;2. SSD 用的是 m.2 的 profile,我裝的是 sata 規格的,便宜一點;3. 電池旁邊空了一小塊空間,估計是留給 4 cell 電池的位置;4. WWAN 的空間還是很短,不太確定是不是可以插另外一個 SSD 上去。拆完背蓋後,發現異音的來源還在更底下,再拆感覺上可能會裝不回去,所以就先讓異音和機器共存了。

 

文末就加映幾張 E7280 和 E7240 的比較圖,手邊的 E7250, E7270 剛好都發出去了,一時拿不到手,所以就只有 E7240 的比較圖,其實照片也是拍得很不好,E7280 的整個大小可以說是比 E7240 小了一碼,但我拍出來的圖可能有角度上的誤差,只好請大家先專注在他們四周的比較上,看看 E7280 是怎麼瘦身成功的。

  • E7240 的寬高深為 310.5mm, 20mm, 211mm
    E7280 的寬高深為 304.8mm, 17.95mm, 207.9mm

最後來個個人心得作為這次 E7280 的開箱總結,

優點:

  • 很輕
  • 不為美觀而犧牲實用性的外觀、鍵盤、視訊鏡頭
  • 標準 HDMI, 網路孔

缺點:

  • E-Port Dock 沒了
  • E-Port Dock 沒了
  • E-Port Dock 沒了

 

雖然我已經買了一個 WD15 Type-C dock,不過這個 Type-C 插座若插著不足瓦的電源時,系統會顯示要 27W 的電力輸出才會充電,所以要買獨立的 Type-C 充電器的朋友要注意一下規格了。

TypeC power 27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