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us B9400 筆電 SSD 加強散熱

很久沒有在這 PO 文了,一方面是因為工作忙,事情也越來越複雜,要整理得完 PO 上來需要另外花上一些心力,另外一方面是這次的心得相對簡單,是自己上班用的電腦維修心得,所以便 PO 出來讓大家參考一下。

雖然我不太想用網路上的「子龍任務」來形容這次維修的過程,但是實際上這次我遇到的問題的確是叫修了兩次之後… 再加上我自己 DIY 一次之後,現在看起來才沒啥問題,所以在這邊分享出來,也許有人遇到類似的問題時可以試著自己處理看看,當然有保固有時間的話還是請找原廠協助。

這次的故事要從我的 B9400 無法開機說起,就在某天 WFH 的早上,我準備要開電腦上班時,發現我的筆電無法開機,直接進了 BIOS 然後顯示無硬碟,當時嚇了我一大跳,因為裡頭的工作資料有好一陣子沒備份了,但幸好經過一些無厘頭的步驟後 (拔電源、D 面用手壓一壓…),就恢復正常了,之後這樣子的經驗又發生幾次,由於我這台 B9400 是出廠就設定成 1TB*2 的 RAID 0 機種,所以我自己嘗試著 Google 之後發現可以下載一個所謂的 Intel Optane Memory 與儲存管理 的程式來檢查是不是有問題。

開機不成的畫面我其實沒有任何記錄,應該是每次都是上班時發生這個問題,我要不然是急著想上班,要不然就是本著工程師的性格:再試著開開看重現一下問題所在… 然後就成功了,所以一直到我用了 Intel 的程式之後,才發現這程式不時的會跳警告訊息出來。

以前還流行 DIY PC 時,知道硬碟有這個 SMART 自我偵測資訊可以看,但是這個 Intel 的程式只會顯示狀況正常或異常,不會顯示 SMART 裡的各種數值,每次 Windows 出現警告訊息時打開這個程式來看就顯示正常,只有在 Windows 的事件檢視器看得到和上圖一樣的錯誤訊息,也不清楚具體是哪裡出問題了。

拿出我自己家裡電腦裡封存已久的 CrystalDiskinfo 想要看一下 SMART 數值時,卻想到以前在 PC 上也玩過所謂的 Intel 晶片組的 RAID 0,這麼做的時候 SMART 資訊是看不到的,實際上跑了 CrystalDiskinfo 也說找不到硬碟。(雖然事後才發現是我的軟體版本和腦袋都太舊的關係,現在各種新的軟體對於晶片組的 RAID 0 資訊偵測已經沒有問題了。)

然後,我就開始我的叫修過程了,讓人驚喜的一點是,Asus 竟然也有比擬 Dell 的到府維修服務,到線上網頁報修之後,就是等維修人員和你約時間來修理了,這點和 Dell 的體驗有點類似,當然 Dell 特有的完美保固(Asus 也有提供,但似乎有自負額) 和 Keep your HDD 這兩點 Asus 並沒有完美複製,所以為了避免檢修時發現是要換硬碟而造成公司資料外洩,我就得提前幾天先把系統資料備份起來然後把硬碟給清乾淨,而 Dell 的 Keep your HDD 就可以讓我備份資料就好,因為就算是換硬碟也不會把舊的收走,也就不會有資料外洩的問題。

Asus 的到場維修人員看起來還蠻專業且有禮貌,不知道是不是和 Dell 一樣都是外包的,第一位來的先生幫我用 USB 開機然後拿軟體測試了兩顆 SSD,認定是其中一顆出了問題所以需要更換,由於我正在上班留工程師自己在客廳維修,實際上我並沒有觀察到他的維修過程,等下班後我很開心的倒回我的資料後… 還原後第一次開機又發生 SSD 失蹤進入 BIOS 的狀況,雖然又是一陣拔電源按一下 D 面的莫名操作之後回復了正常,但是這次在 Intel 程式裡竟然可以看到另外一顆沒換到的 SSD 出現問題,當時其實我心裡想這大概就是子龍任務了,於是馬上上網再申請第二次到府維修,這時候我有發現一個小插曲,原本我出廠配置的應該是 Samsung 的 PM981A 1TB SSD * 2,上次更換其中一顆之後變成更好的 PM9A1,PCIe 連結速度從 4000MB/s 變成了 8000MB/s,心理想說這果然是網路上所謂的子龍任務 – 有時會免得獲得免費升級的服務。

第二次的維修可能是不用待料的關係,申請後第三個工作天就到府了,來的人感覺是比較資深的大哥,和第一次的工程師不是同一位,雖然我堅持「應該是」另外一顆 SSD 有問題,因為我有截圖給工程師看,但由於工程師把 RAID 0 解開後用他的軟體測試並給我看 SMART 資訊都沒有問題,但是工程師有帶疑似上次一起申請的主板來,在我的堅持下還是請他幫我給換上,因為我已經等這個維修用了兩週的公司備用筆電,很希望趕快解決掉不然覺得真的挺浪費時間,所以我這次的維修拿了兩張

然而好景不常,這次資料倒回去之後還是發生了 Windows 警告訊息,但我這次不想要先跑子龍任務了,來了也修不好的話還更浪費我自己的時間,想說自己做個 USB開機碟跑 SMART 測試看看,自己先找出病根,然後再請工程師到府服務這樣子快一點,但是這時候我下載了新版的 HWiNFO 和 CrystalDiskinfo 軟體,卻發現這兩個軟體都可以正常無誤的在 RAID 0 的 Windows 下執行,然後就被我發現了一個事實:SSD 的控制器溫度很高,而且這顆 83°C 的是 Samsung 980 的 OEM 版本 PM981A,網路上可以查到 980 這顆硬碟有 84°C 問題的一些英文的分享,由於我的 HWiNFO 是設定成 6 秒更新一次,所以我自己判斷這可能是主要的原因。

為了驗證這個問題,一開始我拿了個小風扇墊在機器底下直吹然後故意跑一些軟體來壓力測試,也一邊開著 HWiNFO 紀錄最高溫度,並觀察 Windows 有沒有再出現警告訊息,結果是證明我的假設正確,開著風扇直吹的機器就幾乎不會再出現警告訊息,沒開風扇的時候不時的就會出現警告訊息並且在 HWiNFO 中會記錄到超過 80°C 的溫度。

原本想要再跑子龍任務的我猶豫了一下,正想要乾脆買片筆電散熱風扇架的配件來解決這個問題,但在上網看了一些網友關於 SSD 散熱的心得之後,發現有些人會建議只要簡單的在 SSD 和 D 面機殼之間貼上一片導熱貼,就可以順利的把熱量導入 D 面去,更何況 B9400 的 D 面摸起來是金屬的,之前看網友開箱時也有提到機器 D 殼上是有貼石墨烯這種聽來高科技的東西,所以就上網買了塊這個:

我有事先量了一下,所以買了 2.0MM 的,沒想到這樣子小小一片也要 310 塊錢,於是趁假日時動手來貼,以下是貼之前和貼之後的比較,我的手實在不太巧,剪個導熱貼也剪得歪歪的:

貼完之後做了個簡單測試,看起來似乎有效:

今天週一上班開了一整天的會,我也刻意的一直把 HWiNFO 開著紀錄,有 WFH 的朋友們一定都有類似的經驗:視訊會議軟體都很耗電且吃系統資源,不管是 Windows 或是 Macbook M1,尤其是需要開著視訊的時候,一整天下來,沒有用其他散熱風扇吹,狀況是一切正常,Windows 整天也沒有跳警告了:

其實我一直到現在都還不知道當初 SSD 消失的原因是什麼,是不是和溫度有直接的關係也無從證明,但是現在至少我可以把惱人的 Windows 警告給消除了,也不再那麼怕突然哪一天上班時電腦又無法開機,讓 Asus 工程師跑了兩次子龍任務後加上自己 DIY 的結果也算是有個完美的結局。最後有發現網友的影片提到 Samsung 的 SSD 會有過熱降速的問題,看來貼這個導熱貼還是有其價值的。

最後還是要靠北一下這台的散熱設計了,之前還在公司辦公室上班時,大家在同一個會議室開會就只會聽到我的機器風扇的高頻聲,這讓我想到中正評測裡的頻道主最討厭的散熱設計是:散熱不好,轉速來頂,我自己也是寧願這筆電多個 100~200 公克無所謂,但風扇別那麼吵,電池如果能更多一點也更好,因為現在視訊會議軟體實在太耗電了。要不然就是這機器也別開個 i7 + 32GB RAM + 2TB RAID 0 的規格了,一副自己帶出門可以輕薄有面子、在家裡可以高效能有裡子的樣子,結果風扇一轉就讓人卻之不恭了。

不過我自己其實蠻喜歡這次的 B9400 的外型設計,低調、輕薄、拿起來感覺穩固、用了一年多的外殼還是同剛買來的一樣… 不顯眼但沒掉漆變色之類的變醜,如同我以往用過的 Lenovo Thinkpad 或 Dell Latitude 一樣,就算是拿去咖啡廳裝文青,這個外型也沒有真的輸 Macbook 太多。而且這次的到府維修經驗本身讓我挺驚艷的,但如果能加上 Keep your HDD 服務,拿掉無謂的 RAID 0 配置留一棵 SSD 但價格不變的話,就會讓我覺得「更商務」一點。最後還是很肯定 Asus 的進步,希望將來他們能在商務領域上更有斬獲。

廣告

自己換 Dell Latitude E7280 的電池

手上這台 Dell Latitude E7280 用到現在也兩年出頭了,差不多是今年初開始,這台機器就常常從電量 90% 瞬間掉到 5%,然後正在開會的我就得要手忙腳亂的把充電器找出來,聽我們 MIS 說,現在的 Dell 電池已經不像以前那麼耐用了,還記得我上一台 7240 的電池是用到滿三年還是頭好壯壯的還給公司,沒想到這一台機器類似的用法下,電池卻只撐了兩年左右的時間。

雖然當初也是買了完美保固,但仔細一查,才發現完美保固不包含電池的部分,Dell 這系列的電池預設是保固一年,若要延長電池的保固則是要加錢購買…

由於我們公司比較多人用的是 7480 系列,據 MIS 說, 7480 電池去光華商場買一顆約 1800 左右,我上了蝦皮和露天查了一下,最低有看到 1500 新台幣的,但一眼喵過去看到「出貨時間較長」的字眼,讓我又聯想到這可能又是代買淘寶貨的賣家而已,想想還是乾脆自己來淘好了。

上淘寶查了一下,對照自己之前的開箱文,發現原來 7480 的電池 (4 cell) 一樣可以用在我的 7280 上,7280 內部的空間本來就預留可以裝上 3 cell 或 4 cell 的空間,只是我原本是 3 cell 的電池,換上這顆 4 cell 的電池之後可能會重一點,想想重量可能不會差太多,不妨就淘個 4 cell 的來裝裝看。


原本的 3 cell 的零件號碼叫 DJ1J0 ,4 cell 電池的號碼則是 F3YGT,我找的這間賣家賣 RMB 188,淘寶上試算出來是新台幣 871.04,當然還得加上支付寶信用卡手續費、海外刷卡費以及運費,但我是趁 28 號淘寶會員日刷的玉山 Pi 卡,當天免信用卡手續費,Pi 卡回饋 2.5% Pi 幣,加上讓一路發集運特貨送回的運費 (含包裝 0.4kg),大概這顆電池花了 930 左右吧,有不定期去淘寶淘東西的話這樣子算是省了一個禮拜的午餐錢了。

其實東西寄來時我有點吃驚,因為算包的很完整的,紙箱內先有海綿上下包覆,再來還有氣泡帶捲了好幾層,最後才是防靜電袋。從電池上的標示可以看得出來這是 60Wh 的電池,我原本的電池則是 42Wh。可惜的是電池本身的賣相不是很好,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電池並非賣給一般人的關係,我這顆電池上有個地方出現一點殘膠,上方的黑色護膜也有點像是沒鋪平整的床單。

接著就是拆機換電池了,其實我買電池之前並沒有先拆開來看,所以正在拆的時候我還一度想說會不會電池根本就沒壞,但是蓋子一打開就真相大白了。

右上圖下方的那個電池就是原本的 3 cell,對比上方的新 4 cell 就可以看出膨脹了一些,也難怪會突然掉電了。

由於新的電池並不提供連接用的排線,所以要把原本連接在 3 cell 電池上的排線拆下來使用
4 cell 的新電池裝下後就會佔滿殼內的電池室,這電池需要鎖三顆螺絲,左邊的沒問題,中間的螺絲是由蓋子上鎖下來的,但是右邊的螺絲並沒有附上,我自己是就索性不鎖了,安裝時這個電池下方其實有個小角度要卡入機殼的某個點上,沒卡進去的話外殼會蓋不起來,如果你也遇到類似狀況時千萬別硬是把 D 蓋給鎖上去

裝好電池鎖上 D 蓋之後,接上我的 Type C Dock – WD15,卻發現無法開機,後來就拿了原廠 65W 變壓器出來就好了,不過我當時並沒有繼續去測試看看 WD15 為啥開不起來,也許只是我的誤會而已,因為後來開機後顯示的容量還有 44%,並不是完全沒電的狀況。

倒是這個 44% 開始用 65W 充電器充了好久才跳到 45%,原因不明,打完收工回家後我關機讓它繼續充,目前看起來是充滿 100% 的電了,看起來一切順利,也省了五天的中餐下來。

換上 4 cell 的 7280 到底有多重呢? 1240g,比原本 3 cell 時的 1165g 多了 75g,比當時對比的 New XPS 13 (9350) 的 1227g 多了 13g,查了一下 XPS 13 (9350) 的電池容量應該是 56Wh,這麼看起來 XPS 13 倒是比 3 cell 電池的 7280 重的有道理,也許下次汰換筆電時就可以來考慮視訊鏡頭往上移的 XPS 13 了。

六塊錢,修網路

上禮拜放假回家的時候,開啟電腦,嗯?怎麼拿不到IP?一查下去…
恩,壞掉的TL-PA211 GET
這東西其實是電力線網路橋接器(PLC),用家裡的插座來當網路線用,省去了佈線的麻煩,但另一個麻煩是,第一次買要買兩個…而且還滿貴的,之後有多的設備要加入,一個設備再買一個橋接器就可以了

20160707_145948
這是故障的橋接器(上圖),可以看到它前途無"亮",完全沒有燈號……
至於為什麼不會亮,我想…真相永遠只有一個!先拆坐墊!拆! 繼續閱讀「六塊錢,修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