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一直把 IDC分級和 ISP分級 搞混在一起,以致於到國外參觀機房時,對方說他們是 Tier 3 IDC 時,我還以為他們是最 low 的 (ISP 分級中 Tier 3 是最 low 的),後來經前輩提醒,我才看了英文版的 Wiki 的 IDC分級,這下子才搞懂,以下就做個簡單的翻譯好了:
說是搞懂了其實也不太對,因為從 Wiki 的說明看來,喜歡搞「分級標準」的老外還不只一間,例如美國的 ANSI 就在 TIA-942 標準內定義了四個分級,我們一般辦公室內的 Server Room 叫做 Tier 1,而機房那種有各種備援機制、進出需在額外的隔離空間管制的叫 Tier 4 機房
而德國的標準則分成五類
Wiki 上最後一個有放表格的則是我常聽到那些 IDC 自我吹噓時使用的分類,原始出處應該是這裡:
ier Level | Requirements |
---|---|
1 |
|
2 |
|
3 |
|
4 |
|
中國那邊某網站找到的圖表似乎還更詳盡,看起來 Tier 3 和 Tier 4 的最大差異應該就是在基礎設施上都需要有 HA,基礎設施包含冷氣、電、UPS 及他們的管線,一個是 Active-Standby ,另一個是 Active-Active: